指问句
特指问句是指句子中有疑问代词的句子,指出疑问点,希望对方回答疑问点。常用疑问代词有谁,哪里,什么,为什么,怎样,多少或几,什么时候等,对时间,地点,人,物,事情,方式,数量,原因的疑问代词。
要完全明白特指问句,得先明白类概念,诸如时间,地点,人,物,事情,方式,数量,原因等。这中间有的类概念是比较抽象的,如原因,数量,方式等,有的类概念还相对具体,如人,物。要分析其中阶梯,只要有了阶梯,这些都是可以最终弄懂的。
举例说明:“这是什么?”如何教孩子。
经常坐电梯,电梯有尖朝上的三角形和尖朝下的三角形。指尖朝上的三角形说这,然后再手势一根指头向上移动,说上。这其实在说二个词,一个是这,一个是上。同理,指尖朝下的三角形做同样的。家长指或按三角形,孩子能说它所代表的上或下,这就是补充行为链。家长和孩子一起完成一个行为链的指说,当家长指尖朝上的三角形说这,孩子能说上;家长指尖朝下的三角形说这,孩子能说下的时候,要进入二叉树选择来促进孩子的注意力和理解力。这时,家长说这,孩子看家长,家长然后指其中一个,孩子说上或下。这时候,孩子才真正明白这是什么意思,‘这’是一个特指一个的代词。说‘这’,孩子看,家长指,孩子说上或下,这样一个二叉树就完成了。此时,这是上,或这是下,这样的句子孩子已经明白了,但是有的家长会说,句子里没有‘是’呀,我觉得这没关系,是要在是的环境中教孩子。比如:开门,孩子拿钥匙一个一个试着开,只有一个钥匙可以打开,孩子在一个一个试时,孩子折腾了一会用这个钥匙也打不开,你说不是,然后辅助孩子换一把钥匙。这就是一个回合,这样的回合就是训练是和不是的理解。这样下,‘这’,‘是’,都理解了,也能说出来了,这时候,我们乘电梯时,里面的按键有开和关,可以指着其中一个按钮说,这是,然后给孩子一个开门或关门的手势,这样的手势就是两只手开和合,孩子看着手势说手势的名字是开或关,那么,这是关,这是开,这样的句子就是彻底明白了。这时候,指其中一个说这是什么,孩子就会回答的,于是,什么一词也明白了。于是,这是什么,这个类型的特指问句就算彻底明白了。我们要的是孩子的彻底清醒,一句一句清醒,最终整个人就不糊涂了。
要知道,这是什么,仅仅是对事的问,还有其它的问,应该一个一个分析再教孩子,不要不加思考开口就胡说,本来就是告诉孩子什么是什么的,结果折腾孩子折腾来折腾去,最终他也没真正搞明白你想让他明白什么,你所说的什么是什么,这就是沟通障碍。我们想教会孩子四类问句,我们和孩子之间的沟通障碍必须破冰。
特指问句,因为时间,空间等概念还没有系统做,所以,对时间,地点的提问,目前还没有教汉普,这也是准备在写作班上要系统教的。
二、是非问句
陈述句是一个命题,命题是有真假结果的。比如要乘电梯时指尖朝上的三角形说,这是上。这是一个命题,这个命题与客观相符吗,于是,有一个真假的结果判定。我指说这是上,这其实是正确的,孩子也知道是正确的,但孩子表达不出那个词,这是告诉孩子说是就可以了。我说这是上,孩子说是。这就是陈述句变成了是非问句。什么意思呢,我的语气变了,我说这上?孩子说是。我说这(是)上吗?孩子说是。我说这是上,用的是肯定语句,孩子说是,是对我的肯定的肯定。是非问句,就是对陈述句整个的疑问,问的是它是真的还是假的。
所以,是非问句,其实就是学会一个是和不是是什么意思,然后在些基础上的变化出来的那些问句,就都明白了。
例如:在汉普有能说出主动句“乐客买王老吉”后,他经常说“乐客买王老吉”,于是塑造就开始了。所以,一切的前提是汉普能说出第一句,那么塑造过程就开始了。他说乐客买王老吉,我说好,然后买上了。后来,汉普说同样的话,我说不好,不去买。再后来,汉普说乐客买王老吉,不等我说好不好,他就替我说好,我说好,去买了。孩子明白了,乐客买王老吉,后面可以接好,也可以接不好,接好就是买,接不好就是不买。这样的对话,就是是非问句。现在我说,乐客买王老吉?汉普说好。注意已经加入了语调进来了。再后来我说乐客买王老吉,好吗?汉普说好。这些都明白了,而明白这些的基础是二叉树。
再后,我说不去乐客买王老吉,好吗?汉普会回答好,因为好就是对他有利的,这个意思以前没有分化出来。这时候,我上手势辅助,我说不去乐客买王老吉,然后指说去乐客的相反方向说好吗?汉普说不好,他明白了这里面的意思,得到了想要的。
今天在家玩,他不想去学校。我说,去学校好吗,他说不好。我说在家好吗,他说好。我说不去学校好吗,他说好。我说不在家好吗,他说不好。这几个对话他明白了。他在家要把袜子再全部洗一遍,我说洗袜子还是去学校?他说洗袜子,我说好。洗上袜子我们去学校,他回撤,我问还洗不洗?他说不洗,然后离开了我。
是非问句,汉普已经有了完全理解的基础,他没有乱。
三、正反问句
吃不吃,是不是,玩不玩?这类型叫做正反问句,意思是正和反选择一个来回答。
这是不是苹果?正反问句。 这句话是两个句子的缩写,这是苹果还是这不是苹果?
这是苹果吗?是非问句。
你工不工作忙?----“你工作忙,你工作不忙?”
是非问句可以简单记为有吗的问句,正反问可以记为有正反明示选择的问句。这两类问句容易弄混。
比如:你吃不吃饭吗?这个句子里既有正反疑问成分,也有是非疑问成分,这是一个病句。为了不造成这样不必要的麻烦,问句可以不加入吗这样的语气词,而是用语调来表达疑问。比如:你吃不吃饭?你吃饭?后来吗自然也就明白了。
正反问句,汉普是完全理解了。正反问句是正反陈述句的复合和选择,是非问句是一个陈述句的对错判断。
四、选择问句
要苹果还是梨?是对苹果和梨的选择,可以选一个,可以都要,可以都不要,这都是选择的答案。
总结:其实四类问句就是一个选择逻辑问题,这一切的基础是做说一致。比如:拿一个玩具,移动向孩子,说要。移动远离孩子,说不要。 这是教孩子正反概念,如果这个巩固了,那么就可以继续塑造成不同的问句,都比较简单的。往往孩子不懂问句,问不了问句,是因为做说一致没有做好或就没有做。汉普的做说一致相当严格,所以,做说一致后来就变成一种辅助方式了。比如,我拿一个玩具置于他面前,我说,要吗?他没有回答,我移动玩具向他并说要,移动玩具远离他说不要,他就会回答要还是不要。因为他不懂要还是不要是什么意思,但是移动辅助让他明白要和不要是什么意思。这样,说做心就一致了,什么都可以听懂的。
比如:我拿一个玩具,说爸爸要不要?我移动向我说要,远离我说不要,他就会说要还是不要,而且他说的要不要,就是他心的表达。他不想让我玩,他就说不要。这个不要是指爸爸不要,不是汉普不要。
厨房有声音,我问,谁在厨房做饭吗?这是特指问句呢,还是是非问句呢?如何让孩子明白呢,我想,明白这个句子并不难,因为做说一致严格的基础,一柱擎天。
我想说的是,想让孩子明白所有的语言,在于过程要严格一致逻辑上上台阶,有过程自然有结果。过程乱结果乱,过程严谨结果严谨。我觉得,达到这样的目标,并不难,难的是我们不知道自己在忙什么?为了什么而忙?我们心中没有逻辑梯子,一切都乱如麻。
教语言,从来不在嘴巴上乱叨叨,还上回合,千百次回合来回合去,其实,就是一个心的分化与表达,没有心的分化便没有语言的分化。在那个点上,一句准确的心的表达,胜却回合无数。
孩子不是回合所能重复出来的,什么密集训练什么的,我认为是不可能的,反正我只在点上扎,一扎一个准,这样的好处是不生产孩子的问题行为,更重要的是没有乱了他的仅有的一点点理解。而到现在,我可以密集上内容了,因为汉普的理解支柱已经很牢固了。这也是写作班,不得不办的原因。
我得努力,再努力二年,一定可以变了天。
上一篇:自闭症儿童基本能力的培养
下一篇:我是你们不懂的特教人